消除疼痛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时间:2016-07-18 10:09:55    点击数:0

 汉语的“疼”是指余痛,“痛”是指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疼痛时象征危险的信号,促使人们紧急行动,避险去害。轻微的疼痛影响患者饮食起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疼痛将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痛性残疾或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病理,还容易导致社会问题。它往往不单独出现,常伴随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如精神抑郁等,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当疼痛变成患者持久的“伴侣”时,会使他们感到无助,感到失去了生活意义。
2002年第十届IASP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国际疼痛学会从200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
医学界认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而今,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说明大家对疼痛越来越重视。
实际上,疼痛科的出现,是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才出现的。因为它的治疗主要是微创治疗,也就是在影像引导下的精准局部治疗,来消除疼痛的病因或者阻碍疼痛信号传导。
如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在都可通过微创的腰间盘等离子消融手段去除压迫,改善症状。还有三叉神经痛,以前需要开颅手术来进行治疗,手术风险极高,甚至有一定的死亡率,但现在可通过微创的方法进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射频治疗,手术创伤仅为一个1毫米的针眼,为许多患者甚至一些高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在影像设备还不很发达的时候,疼痛科的发展是受到制约的。当CT这种在计算机引导下的影像设备出现后,疼痛科才开始发展。从出现时间上来看,发达国家先出现疼痛治疗,发展中国家后出现。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初期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急救,这是医疗的第一阶段。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医疗进入第二阶段:除急救治疗外,开始医治常见疾病及致命疾病。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增加,这个时候,疼痛作为舒适性医学进入了医疗行业。
我们国家疼痛的发展是最近的十年,尤其是新世纪开始之后,我国对疼痛医学重视程度增加,疼痛科与专门研究治疗疼痛的医生不断增多。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疼痛学科应该会上一个新台阶。
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每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当中,有10%的患者第一主诉是疼痛。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20年来,疼痛学科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过程。1989年我国成立了疼痛协会,接着各地相继成立了疼痛研究和治疗组织。200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第227号文件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目前北京80%以上的三甲、二甲医院都设置了疼痛科,还有大量的基层疼痛诊疗机构。
但总体上看,我国疼痛学科的发展状况仍然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临床技能水平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首先,专业的疼痛医师数量有限。其次,医院硬件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大家对疼痛科的不断熟悉,以及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疼痛科就诊病人呈现爆炸式增长,门诊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大量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更系统全面的治疗,而目前现有的床位显然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根据疼痛的病因,在传统的治疗上主要有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和中医的综合治疗,这几种治疗手段对一部分可以做出明确诊断的疼痛性疾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然而就医学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还有许多疼痛性疾病无法对其做出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疼痛医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这类不适宜采用外科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又不理想的疼痛性疾病,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治疗手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往各学科治疗疼痛各有侧重,但引起疼痛尤其是引起慢性疼痛机理异常复杂,诊断、治疗都十分困难,所以单一手段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导致病人盲目奔走于各科之间。加之慢性疼痛多不危及生命,最终常常连患者也对根治疼痛失去了耐心,形成了“疼痛科科看,哪科都难管”的局面。
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诊疗水平的舒适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让一切的诊疗方式都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无痛化医院是国际趋势。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让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舒服。而疼痛医学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存在的。
在致力于疼痛医学的广大专家和同仁们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疼痛医学进入了规范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疼痛医学也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疼痛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彻底为民除痛。
李志军、刘鑫
2016.3.26